颜德馨

发布时间:2021-11-09     浏览次数:63429

颜德馨(1920年11月~2017年4月17日),男,汉族,江苏丹阳人,其父颜亦鲁师从孟河医派名家贺季衡学医,其后在丹阳县城北草巷本宅开设餐芝堂诊所为业,以擅长治疗肠胃病、妇科疾病和多种疑难杂症而名噪江淮。颜德馨12岁开始学习中医学著作,后又常随父侍诊,年稍长,他就常随父出诊,诊后还要陪父亲整理诊治病案方药,对亦鲁先生秉持的脾胃学说以及临床经验有所体会和感悟,并逐渐树立了固护脾胃的学术思想。16岁时考取上海中国医学院,得以跟着沪上不同流派、不同科别的中医名家学习,使学业跃升到一个新境界。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中华中医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长春中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长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美国中国医学研究院学术顾问。台湾中医针灸学会、中国医药研究会学术顾问等职。

长期从事疑难病证的研究,学术上推崇气血学说,诊治疑难病证以“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为纲,根据疑难病证的缠绵难愈、证候复杂等特点,倡立“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理论,并提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是治疗疑难病证的主要治则,创立“衡法”观点,为诊治疑难病证建立了一套理论和治疗方法。尤其是运用于心脑血管病领域,颇有成效,并于2001年在上海市卫生局领导下组建上海市中心心脑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